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60 蘋果版本:8.7.6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輔導:籌資方式

來源: 正保會計網(wǎng)校 編輯: 2011/03/10 11:35:28  字體:

選課中心

書課題助力備考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qū)

硬核干貨等你學

資料專區(qū)

免費題庫

海量好題免費做

免費題庫

會計人證件照

省時省力又省錢

會計人證件照

報名提醒

入口開通及時知

報名提醒

  某公司原有資本700萬元,其中債務資本200萬元(每年負擔利息24萬元),普通股資本500萬元(發(fā)行普通股10萬股,每股面值50元)。由于擴大業(yè)務,需追加籌資300萬元,假設沒有籌資費用。其籌資方式有三個:

  方案一:全部按面值發(fā)行普通股:增發(fā)6萬股,每股發(fā)行價50元;

  方案二:全部增加長期借款:借款利率仍為12%,利息36萬元;

  方案三:增發(fā)新股4萬股,每股發(fā)行價47.5元;剩余部分用發(fā)行債券籌集,債券按10%溢價發(fā)行,票面利率為10%;

  公司的變動成本率為60%,固定成本為18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使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計算確定公司應當采用哪種籌資方式。

  【正確答案】

  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較:

  (EBIT-24)×(1-25%)/(10+6)=(EBIT-24-36)×(1-25%)/10

  得:EBIT=120(萬元)

  方案一和方案三比較:

  方案三的利息

 ?。剑?00-4×47.5)/(1+10%)×10%

 ?。?0(萬元)

 ?。‥BIT-24)×(1-25%)/(10+6)

 ?。剑‥BIT-24-10)×(1-25%)/(10+4)

  得:EBIT=104(萬元)

  方案二和方案三比較:

 ?。‥BIT-24-36)×(1-25%)/10

 ?。剑‥BIT-24-10)×(1-25%)/(10+4)

  得:EBIT=125(萬元)

  當EBIT小于104萬元時,應該采用方案一;當EBIT介于104~125萬元之間時,應采用方案三;當EBIT大于125萬元時,應采用方案二。

  【問題】當EBIT介于104~125萬元之間時,應采用方案三不用畫圖的方式,怎么樣選出來呀?

  【解答】在用每股收益分析法進行分析時,判斷的依據(jù)是:當預期息稅前利潤或業(yè)務量水平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應當選擇財務杠桿效應較大的籌資方案;當預期息稅前利潤或業(yè)務量水平低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應當選擇財務杠桿效應較低的籌資方案。

  第一步,需要判斷各籌資方案中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判斷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可以用利息的多少簡化判斷,本題中方案1的利息總額為24萬元,方案2的利息總額是60萬元,方案3的利息總額是34萬元,所以方案2的財務杠桿效應最大,方案3次之,方案1的財務杠桿效應最小。

  第二步,需要計算三種組合下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第三步,判斷方案的選擇:

 ?。?)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較計算出來的EBIT為120,當實際的EBIT>120,我們選擇杠桿效應較大的,所以選擇方案二;當實際的EBIT104,我們選擇杠桿效應較大的,所以選擇方案三;當實際的EBIT125,我們選擇杠桿效應較大的,所以選擇方案二;當實際的EBIT<125,我們選擇杠桿效應較小的,所以選擇方案三。

  現(xiàn)在,如果實際的EBIT小于104,(1)中選擇方案一、(2)中選擇方案一、(3)中選擇方案三,從(2)中可以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三好,所以最終判斷出:如果實際的EBIT小于104,選擇方案一。

  當?shù)陀?04萬元,從(1)看,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從(2)看,方案1優(yōu)于方案3,從(3)看,方案3優(yōu)于方案2,所以綜合起來,方案1最好。

  當介于104萬元~120萬元之間時,從(1)看,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從(2)看,方案3優(yōu)于方案1;從(3)看,方案3優(yōu)于方案2,所以綜合起來,方案3最好。

  同理可以得到,當介于120~125萬元時,方案3最好。所以當介于104~125之間,都是方案3最好。

  同理可以得到,當超過125萬元時,方案2最好。

  請點擊查看論壇原帖,參與討論>>

學員討論(0
回到頂部
折疊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