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及備考信息
201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已經進入到強化提高階段,按照正保會計網校的輔導體系設置,這個時候應該對習題精講班、專題講解班重視起來,同時要做好基礎學習班的復習和鞏固的工作,教材和課件同等重要。思路和方法上要有突破,按照專題班思路重新看待教材和做題,另外對于題目要求質量和效果,做完多思考和總結,注意處理流程和方法,強化思維模式的建立。
【強化目標與方法】
稅法這個科目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為什么?因為稅法這個科目也有很多計算公式與方法,有很多瑣碎的知識點,兼顧了財管和經濟法的特點,因此既不像財管那樣難,也不想經濟法想象的那么簡單,雖然很多人將兩法放在同等位置,有一定道理,不過也不盡然。兩法的考試難度在增加,尤其是經濟法,有趕超稅法的趨勢。所以學習上不管是從戰(zhàn)術還是戰(zhàn)略,稅法都不應該忽視。
第二遍學習重點學習習題班,方法上同樣也要參照專題班,為什么這么說?稅法其實注重計算,同時也注重理解,計算目的在于記住和鞏固知識點,理解的目的在于了解稅法的立法原則和原理,這樣對于計算模型才能真正掌握,比如出口退稅的公式,很多人覺得復雜不知道怎么理解,這個時候不是大量計算就能解決的,首先要理解為什么會退稅?然后公式中的項目挨個去了解。強化階段多做題是對的,應該在50%的時間比例,后期更應該做題鞏固小知識點。
【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全面學習,打好基礎(7月4日前結束)
第二階段:強化提高,做題鞏固(7月4日--8月22日共7周)
第三階段:模擬沖刺,全面突破(8月22日--9月10日共3周)
6月份:學習完第一遍,進度要保證,第一遍學習切忌戀戰(zhàn),目的在于大致了解主要內容,基礎班快速聽一遍,最好在一個半月以內完成。
7月份:看完教材第二遍,聽完強化班課件大半,掌握專題講解班思路和方法。
8月份:上旬完成7月份遺留任務,剩余時間重點聽習題精講班課程,做好應試指南全部題目。
時間安排上因人而異,不過大體是一樣的,稅法的第二階段計算量保證在50%左右,強化學習后半階段要增加習題訓練量,一般做完一本輔導書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報課的重點掌握好課件中的例題,同時做好輔導書中50%左右的題目;沒有報課的學員應該做好一本輔導書每天三個小時學習時間為例,做題時間至少在一個半小時,保證三天做完一個章節(jié)題目的速度。
【知識點總結】
一、納稅義務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yè)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tǒng)稱企業(yè))為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分為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
⒈居民企業(yè)是指登記注冊地或實際管理控制地在中國境內的企業(yè)。
?、卜蔷用衿髽I(yè)是指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境外企業(yè),以及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境外企業(yè)。
非居民企業(yè)在境內的營業(yè)代理人(經常代其簽訂合同、儲存或交付貨物的個人或單位)視同其在境內的機構、場所。
【說明】①企業(yè)所得稅是法人所得稅。
?、趥€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適用個人所得稅法,不適用企業(yè)所得稅法。
二、征稅對象
1.經營所得
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
2.其他所得
包括企業(yè)資產溢余(盤盈)、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利得、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
3.清算所得
清算所得=企業(yè)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資產凈值―清算費用―相關稅費
三、稅率
1.基本稅率:25%;
2.優(yōu)惠稅率
?。?)國家非限制和禁止的、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yè)的稅率為20%
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工業(yè)企業(yè)從業(yè)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yè)從業(yè)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yè)的稅率為15%
3.預提所得稅稅率(代扣代繳稅率):20%(減按10%)
小結:
納稅人 | 居民企業(yè) | 非居民企業(yè) | ||
有境內機構、場所 | 無境內機構、場所 | |||
征稅對象 | 境、內外所得 | 與機構、場所有實際聯(lián)系的境內、外所得 | 與機構、場所無實際聯(lián)系的境內所得 | 境內所得 |
稅 率 | 25% | 20%(減按10%) |
實際聯(lián)系是指取得的所得由機構、場所的股權、債權及財產所產生。
Copyright © 2000 - m.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