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jīng)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nèi)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中央與地方分擔出口退稅比例調整為92.5∶7.5

2005-8-1 13:58 經(jīng)濟觀察報/程明霞·王延春 【 】【打印】【我要糾錯
  “92.5∶7.5”!這個遠比當前“75∶25”更加懸殊的比例,已被敲定為中央與地方分擔出口退稅比例的新標準。

  經(jīng)記者多方求證獲知,由財政部醞釀數(shù)月的對于現(xiàn)行出口退稅負擔機制的政策調整意見,已塵埃落定。其中最令地方政府揪心的分擔比例,最終被確定為由目前的“75∶25”調整為“92.5∶7.5”,如無意外,新政策將于數(shù)日內(nèi)正式公布。

  這意味著,自去年年初至今實施僅18個月的出口退稅新政,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造成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激烈博弈的局面,終于搏出了結果。

  專家表示,地方政府的分擔比例由25%驟降至7.5%,無疑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但此種調整卻并未從根本上觸及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稅制根源,因此,新的分擔比例或許僅是消解目前矛盾的權宜之計,而難以成為一項各方期望中的長期穩(wěn)定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

  從“75∶25”到“92.5∶7.5”

  在國家財政部正式公布此政策意見之前,安徽省合肥市外經(jīng)貿(mào)局已經(jīng)收到了來自該省商務廳的消息。

  這份編號為[皖商明電(2005)47號]的文件稱,新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內(nèi)容主要是:“出口退稅基數(shù)不變,從2005年起,中央負擔超基數(shù)退稅的92.5%,地方負擔7.5%;并從2005年8月起實行中央統(tǒng)一退庫,年終中央和地方清算的退稅方法!

  記者聯(lián)絡到的山西省財政部門與浙江省外經(jīng)貿(mào)部門的官員,都不愿就最終確定的調整措施發(fā)表看法。

  中央與地方共同分擔出口退稅支出的體制是從去年初才開始的。此前多年,一直都由中央政府全額負擔。由于近年來中國出口量的快速增長,出口退稅額也隨之快速增長并逐年累積,帶給中央財政越來越沉重的負擔。截至2003年底,中央財政拖欠的出口退稅款累計高達2770億元。

  于是,針對此局面的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即國發(fā)[2003]24號文件)在2003年底確定:自2004年開始,出口退稅的負擔機制由之前的中央財政全額負擔,改為中央與地方以“75∶25”共同分擔。而這一分擔比例的依據(jù)是,中央與地方分享增值稅的比例為“75∶25”。

  在新的分擔機制開始實施的半年內(nèi),中央財政就利落地償清了之前多年累積的近3000億元的出口退稅欠款。此舉令之前多年飽受出口退稅“應退未退”的企業(yè)歡欣鼓舞。

  但舊賬了結之后,當初看似理所當然的“75∶25”的分擔比例,卻在地方政府向企業(yè)支付出口退稅的新賬時,讓地方財政叫苦不迭。一些沿海的外向型出口大省出現(xiàn)了出口越多、欠企業(yè)退稅越多、財政負擔因此壓力越大的局面。

  今年年初的“兩會”上,眾多人大代表就目前出口退稅負擔機制與“75∶25”分擔比例進行激烈批評,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調整工作隨即提上日程。

  隨后的4月、5月,財政部、商務部與國務院研究室高官都先后前往全國各地就此做調研。而中央部委官員在調研過程中,聽到的地方政府最強烈的意愿,就是希望能結束目前的分擔機制,改回由中央財政全部承擔的局面;而若要維持分擔比例,則須讓地方政府能享受進口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與副部長樓繼偉雖反復表示,會體恤地方政府的難處,加大中央財政對出口大省的補貼與轉移支付力度,但兩人也始終宣稱,不會改變目前的中央地方分擔機制為中央全部承擔。

  最終確定的調整政策與“92.5∶7.5”的分擔比例,則印證了財政部官員之前的思路:仍然堅持中央與地方分擔,但由地方分擔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相對于目前地方承擔的比例,已經(jīng)是很低的了”與此政策密切相關的商務部官員如此評價這個新比例。

  權宜之計

  僅表示此比例“已經(jīng)很低了”的上述官員,卻不愿對記者解釋這一比例究竟是如何確定的。

  之前雖然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地方財政負擔的呼聲非常高,但一些專家的意見則是,可將目前“75∶25”的比例調整為“80∶20”或“85∶15”。而財政部最后確定地方負擔如此低的比例,確實讓人感覺有些意外。

  “我想這大概不是個精確測算得出的數(shù)字,”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對外經(jīng)濟部副部長隆國強先生對記者表示,“最終確定的這個比例,可能更多的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反反復復討價還價而來的。雙方最終都接受的這個比例,對雙方而言都是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

  隆國強在出口退稅領域深有研究,他早在2003年就曾與他的課題小組赴各地調研,并提出了一套就此問題的政策建議!安蛔10%的負擔,對地方政府而言確實是大大減輕了財政壓力,而對中央財政而言,需要增加的這筆支出也并不是非常大的負擔!甭鴱娬f,“去年全年,地方需要支付的出口退稅總額大約200多億,這在中央財政的大盤子里不算是個大數(shù)目!

  所以,隆國強認為,此次的調整政策對于減輕目前出口大省的財政困難,消解在支付出口退稅款額方面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很有好處的。但他同時表示,這種分擔比例的調整,畢竟不能解決基本稅制方面的一些根本問題,因此,一旦中央財政的收支狀況與出口形勢發(fā)生變化,這一政策也許就又需要再調整。

  “因此,此次政策調整更多像是解決目前矛盾的一項權宜之計,我們還需要逐步完善建立起更長期、穩(wěn)定的出口退稅機制。”隆國強說。

  相關鏈接

  出口退稅分擔與我何干

  我國自1985年實行出口退稅政策,1998年以來,為了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應對通貨緊縮趨勢,國家連續(xù)三次提高了出口退稅率,有力地促進了外貿(mào)出口。

  但從2000年起,我國就產(chǎn)生了出口欠退稅,此后出口欠退稅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截至2003年底,全國累計欠退稅共計3200億元(其中約1200億元屬欠調庫)。反映中央財政已經(jīng)難以承擔,而被欠稅企業(yè)也叫苦連天,許多出口企業(yè)甚至因此資金鏈緊繃,生存面臨考驗。

  為此,2004年起,我國實行了新的出口退稅機制。出口退稅由原來中央全額負擔,改為超基數(shù)部分地方須分擔25%.根據(jù)2004年初的情況, 2000億元歷年累計欠退稅總額由中央財政負責支付。欠調庫的1200億元由中央和地方通過財政算賬的辦法解決。今年1月~5月,全國稅務機關共辦理欠退稅1900多億元,完成全部清欠計劃的97%,全國歷年累計欠退稅已基本還清。但是在超基數(shù)部分,很多地方財政表示無力承擔。出口企業(yè)擔心,一旦地方政府欠退稅,中央負擔部分退稅也拿不到,新一輪欠稅又將形成,而且更難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