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質感
手頭有一臺單反135相機,一個長焦頭,一臺放大機。這些寶貝曾與我如影隨形,用B門將廬陵大道夜行的車燈拍成“燈河”,用長焦捕捉過新聞現(xiàn)場的瞬間,定格過立在狗尾草上的蜻蜓,擴洗過大幅的黑白照。
如今,它們靜靜躺在一個角落里,伴隨著手握調焦環(huán)旋轉的愜意,卷片發(fā)條松緊自如的手感,光圈百葉清脆的開合聲,撳動快門時鋼片彈起悅耳的“咔嚓”聲……
在數(shù)碼橫行的年代,許多攝影人仍念念不忘膠片機把玩在手中的質感,全數(shù)碼相機成為最可恨之物。一系列愉悅視聽及觸覺的感受、體現(xiàn)水準的精細動作,已然化作半導體芯片內的程序,只殘留食指按下快門的最后一步。因為只要結果,于是失去了在過程中享受的質感。
看重效率和結果損失了過程的體驗,看重標準忽視了個體差異的體驗,看重工具忽略了直接的感觀體驗,這些體驗蘊含了生活的樂趣和意義,是為生活的質感。
曾在一個工廠刻意參觀一位師傅操作機床,看一截鋼材在他手中變成一件器具的過程,沖撞、切削、打磨……。專注的眼神、精細的動作、協(xié)調的手法,和畫家作畫的神志沒什么兩樣。于是看到了勞動的快樂,有了想體驗這種快樂的沖動。人的成長也離不開對生活和勞動的質感體驗。過去,到工廠車間、去鄉(xiāng)間田野,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樂趣,也經(jīng)歷磨煉和挫折,這未嘗不是一筆可預期增值的財富。而如今,課堂的知識、校園的環(huán)境、程式化的教學隔離了成長的質感,間接而標準化的知識集裝在教育和應試工具里,與數(shù)碼相機里寫入控制芯片,被千萬遍克隆的程序何其相似。
注重對生活質感的體驗與人們生活方式的現(xiàn)代化有關,科學的現(xiàn)代化兼顧生活的效率和質感。城市里過濫的人造景觀,服務場所過度的人為服務,餐廳里過于精美的食物,以及少數(shù)先富一族畸形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社會資源,卻滋生了“文明病”的困擾。一些新興的游戲和運動,卻舍本逐末地讓遠離本色生活的現(xiàn)代人尋找人造的體驗。
對生活質感體驗的需要其實如同對營養(yǎng)的需要,攝取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更讓人對自然、對社會,乃至對自我,擁有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