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網絡時代會計制度創(chuàng)新(二)

2002-06-17 13:25 來源:

    三、一些衍生問題的討論 

  會計信息的產權創(chuàng)新與生產和傳播模式的市場化變遷,將后續(xù)衍生出諸多的具體變革,包括: 

  1、有效會計信息供給的質的飛躍,會計信息市場的產生; 

  2、會計信息質量的顯著提高; 

  3、證券監(jiān)管機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計學術界及企業(yè)經營者的角色轉變; 

  4、股東的會計信息產權收益與成本負擔趨于合理,上述的變化將使現行會計在各個方面獲得帕雷托式的效率改進!

 。ㄒ唬⿻嬓畔⒐┙o的革命及市場的形成 

  當會計信息作為商品走進市場⑦,其供給就更多的取決市場的需求(而不象以前那樣主要取決于證券監(jiān)管機構與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規(guī)范),價格由供需比例決定。原先苦于會計信息供給不足的消費者(包括股東、潛在的投資者、政府部門、債權人、會計信息或數據服務公司等其他以會計信息為原始加工對象的市場主體、會計研究人員)被壓抑的需求就會被重新激出來,利潤將激勵逐利的理性人生產更多的會計信息,而需求的多樣性必然要求信息的多樣性⑧,“會計頻道”(薛云奎 ,1998)應運而生。所謂會計頻道,指會計信息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權,在現在擁有的作出消費或不消費的權利之外,還具有新的兩項權利: 

  1、各據所需消費最低標準以外會計信息的權利; 

  2、在多個競爭的媒體公司之間選擇的權利!

  這樣的結果是: 

  1、以前的一些體制無法解決的問題現在可以較大部分大解決,以前很多受企業(yè)成本效益原則限制無法提供的會計信息⑨,只要市場上形成足夠的需求,理性人就會提供。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1)會計信息的生產從企業(yè)的內部職能中獨立出來,降低了其邊際的組織成本; 
  
  2)會計服務公司得到了以前企業(yè)沒有獲得過的增加信息供給的利潤激勵; 

  2、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與支付能力進行消費,市場亦根據需求加以提供,這樣就形成了真正的AICPA(1995)所謂的“以用戶為導向”(ustomer Focus) 

  3、會計服務公司從制造并出售會計信息中獲利,企業(yè)則通過轉讓會計信息的產權得益,他們共同面對市場的需求,市場對特定企業(yè)想得到更多信息時,服務公司可以更高的價格向企業(yè)購買(如商業(yè)機密);市場對企業(yè)基本不感興趣時,服務公司可以降低支付價格;甚至,當企業(yè)的信息沒有市場時,企業(yè)要么付錢給服務公司,要么重操舊業(yè)⑩。 

 。ǘ⿻嬓畔①|量的顯著提高 

  會計信息質量⑾的提高唯有兩途: 

  1、監(jiān)督政策; 

  2、激勵機制。現實的情況更偏重監(jiān)督而輕激勵,一條腿走路,自然走不快!
  
  作為會計信息生產者的企業(yè)保證領先盧質量的動務主要來自證券監(jiān)管機構、準則制定機構、審計部門股東及財務分析師的監(jiān)督,消費者的要求主要通過對上述五個監(jiān)督機構的反饋再由這些機構對企業(yè)的會計信息生產決策施加影響得以體現這樣的模式存在兩弊端: 

  1、消費者的要求可能在信息的反饋過程中受到雙重扭曲;監(jiān)督機構的與企業(yè)的扭曲,這種扭同甘共苦往往來自各方目標體系的差異; 

  2、企業(yè)沒有獲得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的市場激勵。圖4的模式則有效地避免了上述缺陷。消費者與會計服務公司的直接對話,使得消費者的需求被扭曲的程度達致最;同時,會計服務公司將會因為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而從市場得到回報,這樣就在信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形成了良性的互動。此外,會計生產職能從企業(yè)的內部職能中獨立出來由其他市場主體執(zhí)行,這也將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的中立性,這亦有助于信息質量的改告⑿!

 。ㄈ┳C券監(jiān)管機構、準則制定機構、學術界及企業(yè)經營者的角色轉變!

  會計信息的生產職能由企業(yè)的內部職能分離出去以后,除非會計服務公司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是企業(yè)造成的(例如企業(yè)對前者隱瞞重大經濟事項),否則責任應由前者承擔。這樣,證券監(jiān)管機構的信息披露監(jiān)督部門面對的將不再是數目寵大的上市公司,而是有限的會計服務公司,這將大大減輕其工作強度,并可以執(zhí)行更有效的監(jiān)督,政策的貫徹與實施也更加迅捷與完整!
  
  相比證管機構而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角色轉變應該大得多。后者的工作重點將不再僅是規(guī)范一套最低標準的會計信息,而是擴展到對所有可能聽會計方法加以定義或稱標準化。會計服務公司(在最低標準的會計信息以外)可以通過對這些標準的會計方法進行各種組合推出自己的信息產品。這也就意味著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所關注的不再是會計報表的整體可比性(最低標準的會計信息除外),而是各會計方法的可比性。準則制定機構工作重點的轉變,也將促成會計選擇研究重點的轉變,學術界將由對各種會計方法高下的爭論⒀,轉而著意于會計方法的創(chuàng)新。應該建立會計方法創(chuàng)新的專利注冊制度,激勵創(chuàng)新,保護會計研究者的利益!
  
  此外,此舉對企業(yè)的經營者亦將產生有利的激勵。Holmstrom(1997)認為,委托人無法直接觀察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但是效果(Payoff)應是大家可以共同觀察的,否則雙方就無法締結合同,但問題在于以什么作為效果的衡量標準。本來以利潤為代表的會計信息是較有用的標準,但是其有用性受到其易操縱性的削弱。一旦會計信息的生產不再由代理人控制,其獨立性交大大增強,這將在兩個方面產生影響: 

  1、會計信息作為代理人努力程度的計量標準的地位將得到加強,代理成本下降; 

  2、在失去操縱利潤這一選擇后,為獲得更高的報酬,作為代理人的企業(yè)經營者惟有努力工作之一途,會計選擇上的機會主義后門基本上關閉了!

 。ㄋ模┕蓶|的會計信息產權收益與成本負擔趨于合理 

  會計信息的產權界定以后,股東可以通過委托其他的市場主體來經營會計信息,從而實現收益;然后,各股東根據所占的企業(yè)凈權益比例對這筆收益進行分享。這樣,會計信息作為股東共同擁有的一項經濟資源,其收益的分配實現了公司!

  另一方面,股東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更多程度上是一種個人行為,更多地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個人偏好,也就是說不同的股東為了相同的會計信息可能愿意支付不同的價格,同時他們的預算約束也大相徑庭,F行的一律提供一種標準信息產品的做法無疑沒有照顧到這種不同的偏好與預算約束。一旦會計信息生產實現市場化以后,接踵而來的必然是信息供給的市場化。會計信息的供給不再以公共產品而是以私人產品的形式提供,這樣的結果是: 

  1、會計信息的消費者(包括股東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可以作出的選擇包括: 
  
 。1)不消費會計信息,這時每個股東可以在保證按股份獲得信息資源收益的同時,不再為自己以外的消費者(包括其他股東)承擔成本; 
  
  (2)僅消費最低標準的信息; 
  
 。3)消費最低標準以外的信息,這時消費者需要為自己的額外需求付出額外的成本; 

  2、由于是有償使用,人們會比以前更加認真的選擇和使用會計信息!

  四、總結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現代會計的發(fā)展已漸次形成財務會計、審計與管理會計三大領域(薛云奎,1998),如果將1853年愛丁堡會計師協會的成立視為第一次會計市場化變革——審計信息市場化;那么,本文所研究的正是會計領域中的第二次會計市場化變革——財務會計信息的市場化。之所以財務會計早早產生卻一直未能完成市場化,主要受限于過高的市場交易費用與未產生能夠使會計信息生產享受規(guī)模經濟的新技術。但是,在電腦與網絡技術產生并取得飛躍發(fā)展的今天,其產權界定與規(guī)模生產已成為可能⒁。產權的明晰使得會計信息生產和會計信息的傳播可以轉由市場來進行。市場化與規(guī)模生產將會在下列方面產生影響: 

  1、會計信息供給的有效擴大; 

  2、會計信息質量的顯著提高; 

  3、證券監(jiān)管機構、準則制定機構、學術界及企業(yè)經營者的角色轉變; 
   
  4、股東會計信息產權收益與生產成本負擔的市場化。 

  盡管本文致力研究網絡等技術條件下會計信息的生產、使用與收益分配的市場化問題,然而由于這是個復雜的、以前缺乏足夠研究積累的新領域,因此,還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一)本文在討論時一直只不過限于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未曾涉及非上市公司。相對于前者,非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的需求明顯要小得多,這時市場化與否主要應取決于市場的交易價格(主要是會計服務公司的收費及可能發(fā)生的泄密成本)與公司自行生產者成本的比較。 

 。ǘ┤绾谓鉀Q可能的商業(yè)機密的泄露問題?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必然會存在這樣的擔心,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會影響市場化的實現。這個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法有: 

  1、運用契約禁止會計服務公司泄密; 

  2、會計服務公司可向企業(yè)購買商業(yè)機密的披露權; 

  3、立法。商業(yè)機密的問題并沒有影響審計市場與管理咨詢市場的良好運作,這表明該問題不致太難解決。 

 。ㄈ┮坏⿻嬓畔①|量出現問題(例如企業(yè)隱瞞關鍵的交易),如何在企業(yè)、會計師事務所與會計服務公司之間進行風險責任的劃分?如何避免企業(yè)、會計服務公司及會計服務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勾結?會計服務公司的產生對審計會否產生影響? 

  (四)會計信息的披露上必然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包括: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會計信息的實時報告成為可能(吳東輝,1998),是否需要改變過去的定期披露制度? 

  2、如何保證獲得會計信息的便利性? 

 。ㄎ澹⿻嬓畔⑸a的市場化對目前的會計職業(yè)必然會產生巨大的沖擊,例如,會計職業(yè)的勞動力需求可能會大大下降,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需要進行根據的調整。筆者認為,這應該是會計信息市場化變革的最重要的影響。如何才能將社會變革的成本降至最低,這個問題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才能回答!

  參考文獻: 

  1、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陳毓圭譯,論改進企業(yè)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 

  2、劉玉延,當代會計理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1999;2:5—11!

  3、薛云奎,論當代會計學科的發(fā)展與變革,會計研究,1998;1:11—19!

  4、石春茂,論會計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及其現實選擇,會計研究,1998;2:1—15!

  5、杜興強,會計信息的產權問題研究,會計研究,1998年;7:13—18!

  6、吳東輝,信息技術發(fā)展與企業(yè)的實時報告系統(tǒng),會計研究,1998;6:11—14!

  7、莊丹,企業(yè)財務會計的管制問題,財會月刊,1999;3:13—14!

  8、楊小凱,當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9、汪丁丁,在經濟學與哲學之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10、Hayek F.A.王明毅等譯,通往奴役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11、William 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Prentice Hall,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