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

2005-11-09 13:18 來源:財會月刊·徐泓/楊凡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被國外企業(yè)廣泛采用的激勵手段,在國內日益受到關注。在即將開盤的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上,這種激勵方案必將被廣泛采用。因此,對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方案,從會計角度進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將對股票期權問題的必要性及股票期權的確認、計量、記錄和披露等方面進行研究。

  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研究的必要性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激勵手段,不用直接支付現(xiàn)金就能激勵員工,這對規(guī)模小、需要大量資金的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來說極具吸引力。同時,股票期權機制有利于解決高科技發(fā)展中人力資源的價值實現(xiàn)問題。股票期權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中的主要授予對象是非控股股東的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他們將對企業(yè)的發(fā)展起關鍵作用,而股票期權有利于將他們個人的利益與公司股東的利益結合起來,最終實現(xiàn)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目前,國內已有部分企業(yè)采用了“股票期權計劃”,但是,這些計劃主要是針對國企經營者,融入了過多的政府行為,風險與收益不對稱,沒有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而創(chuàng)業(yè)板本身是一個高競爭性的市場,上市公司所受的行政干預少,報酬與風險相匹配,股份全部流通,上市公司受到嚴格的市場規(guī)范,因此,“真正規(guī)范的股票期權方案的出現(xiàn),要和即將出現(xiàn)的高科技板緊密相連”。但是,目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仍缺乏規(guī)范性,它作為股票期權計劃的一個核心內容,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股票期權計劃的操作實施。尤其對于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而言,若處理不當,將對其持續(xù)融資能力產生影響,而且也將使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大打折扣。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以高成長性的中小高科技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為主,資金不足是其重要特點,所以在進行其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時要考慮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特點。

  二、股票期權的確認

  1.股票期權價值的組成。股票期權的確認,實際上是對勞動報酬與股票期權之間的關系以及股票期權價值的確認,從理論上講,股票期權的價值由兩部分組成: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內在價值指在股票期權授予日的股票期權受市場利率等各種因素影響形成的價值,時間價值是股票期權授予日到行權日股票期權隨時間流逝發(fā)生的變動價值。但在實際上,企業(yè)設計股票期權方案時,往往是以預期企業(yè)未來價值的增長為前提的,行權價往往比未來每股價值低,其間的差額為補償成本。這種補償成本與股票期權在價值量上是相等的。從實際情況上看,股票期權價值的確認可以轉化為補償成本的確認。所以,要確認股票期權價值,就要確認股票期權的補償成本。

  2.股票期權確認的時點。股票期權作為期權的一種,是一種有待執(zhí)行的合約,權利義務雙方最終是否履行合約,在合約生效時無法預料,而且股票市價、利率等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使股票期權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股票期權在何時確認涉及到股票期權的授予日、給予日、行權日等日期,在這三個日期中,只有在行權日確認才是最合理的,這是因為:

 。1)從確認標準分析,按授予日的授權價確認股票期權的價值不完全符合確認標準。會計要素的確認標準是:符合定義、可計量性、可靠性、相關性,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工具,期權本身具有極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股票期權授予日,被授予人是否行權取決于尚未發(fā)生的情況,如股票價格是否跌至行權價之下、被授予人是否離職或放棄執(zhí)行、企業(yè)是否被收購等因素。在具有不確定性條件下,依據(jù)穩(wěn)健性原則,一般不預先確認股票期權的價值。

  (2)按授予日的授權價和按給予日的執(zhí)行價確認股票期權的價值沒考慮到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①在股票期權授予日確認補償成本有悖企業(yè)激勵員工的初衷。股票期權的設計以市場有效性為基礎,公司盈利會隨著員工的努力而增加,從而使企業(yè)股價上漲,這樣才使被授予人報酬增加。如果在授予日記作一筆費用,企業(yè)利潤就會下降,從而導致公司股價下跌,股票期權隨之相應貶值,其結果反而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最終還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②在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希望通過提高企業(yè)價值,在股票市場上持續(xù)地籌集資金,以滿足企業(yè)發(fā)展壯大的資金需求。同時,由于多數(shù)上市公司是高科技企業(yè),處于初創(chuàng)期或成長期,研究與開發(fā)費用占企業(yè)總支出相當?shù)谋戎,如果再增加一筆補償費用,極可能導致公司價值低估,其再融資能力隨之下降。如果員工最終又放棄行權, 則放棄日又要沖回在可執(zhí)行日確認的股票期權和補償費用。這種情況會無端造成報表項目的波動。

 。3)從會計處理的角度分析,股票期權與企業(yè)創(chuàng)立時股東認購股權基本相同,按照公司法規(guī)定,應在實際交納股金時才登記入賬。所以股票期權應在行權日確認并記賬。

  (4)在行權日確認符合現(xiàn)行的確認標準。在行權日,員工如果選擇執(zhí)行股票期權,以往簽訂的股票期權合約已被履行,股票期權經執(zhí)行已實現(xiàn),不確定性消除。同時,在執(zhí)行日,可以比較公允地確定股票期權的價值,這個公允價值不但包含了內在價值而且也反映了時間價值。

  三、股票期權的計量

  1.計量基礎的確定。股票期權計量的核心問題在于確定其計量基礎。股票期權不存在歷史成本。因為它是一種遠期合約,合約簽訂時只是確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其合約標的物并沒有實際交易;而且股票期權合約的計量與其標的物股票的計量性質不同,也許股票具有歷史成本,但股票期權卻不存在歷史成本。正因如此, 股票期權宜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

  2.西方國家的計量方法。在西方國家,計量股票期權的兩種流行方法是內在價值法和期權定價模型計量法。如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主張以內在價值計量股票期權。其具體做法是在期權授予日,當股價大于行權價時,把兩者的差額記為股票期權的價值,相應記一筆補償成本。問題在于,若兩個價格相等,或行權價高于授權日股價時,則股票期權就沒有價值可言,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建議運用期權定價模型計算出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但該模型有一個必備的假設條件是期權可以自由交易,而實際上股票期權除繼承外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轉讓,否則就達不到公司所期望的激勵作用。另外,運用此模型,需要以下數(shù)據(jù):股票市場價格、行權價、期權的期望壽命、無風險利率、預計股票收益率的波動率及預計的股息回報率。其中,預計股票收益率的波動率及預計的股息回報率很難把握,尤其對于剛上市公司,根本沒有計算這些指標的歷史資料。所以,運用這一模型計算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的準確性是值得懷疑的。

  3.筆者提倡的方法。在不存在人為操縱的情況下,行權價應體現(xiàn)企業(yè)的價值。這個價值由兩個差額組成:授權日股價與行權價的差額和行權日股價與授權日股價的差額。前者代表了內在價值;后者則表明隨時間流逝股價上漲而實現(xiàn)的股票期權的時間價值。這樣確定的價值實際上就是被授權人的收益,與股票期權的價值相對照,顯示了股票期權方案的激勵作用,即只有當企業(yè)的價值在員工的努力下得到提升,員工才有收益,這一期權才有價值可言。這一計量方法取決于兩個因素:行權價與行權日的股價。一般情況下,行權價的確定有三種方法:行權價等于授權日股價、行權價大于授權日股價、行權價小于授權日股價。行權價小于或等于當前股價比行權價大于當前股價所給予員工的優(yōu)惠更多,激勵作用更大,因此,采用適當?shù)陀诋斍肮蓛r的方法確定行權價是可行的。但是,為了防止內部人利用信息降低股價,行權價可以控制在股票期權授出前30日收市平均價的80%.如果是剛上市公司,也可用當日股價或評估價。當然,各上市公司根據(jù)自身不同的情況可以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另外,對于行權日的股價,極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嚴重低估或高估,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可以對當日股價作一定的修整或評估,得到一個適中的股價以作為計量基礎。行權價確定后,我們可以行權日股價減去行權價來計算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

  四、股票期權的記錄

  由上述分析可知,股票期權價值實質上是行權日股價與行權價之間的差額,具有股本溢價的性質,應通過“資本公積-股票期權”科目進行核算。由于股票期權的價值相當于員工的收益,相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是一筆費用。因此,同時應通過“補償成本”科目核算此費用。當員工按行權價支付現(xiàn)金給公司購買股票時,公司收到一筆現(xiàn)金,應借記“現(xiàn)金”科目,同時這項股票期權已被執(zhí)行,應借記“資本公積-股票期權”科目;另一方面,公司按股票面值貸記“股本”科目,將溢價部分記為“資本公積”科目。另外,在行權日還涉及對補償成本追溯調整的會計記錄。補償成本是針對被授權人在股票期權合約規(guī)定的期限內達到特定標準而享受 報酬所產生的,因此宜將此項成本在從授予日到行權日所經歷的會計期間內分攤。

  五、股票期權的披露

  1.披露有關股票期權的基本狀況。披露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股票期權合約的簽訂日、等待期,授予數(shù)量及約定的行權價;②協(xié)議簽訂日的股價;③股票期權授予的對象、標準及時機;④公司管理層、核心技術人員及普通員工各自所獲股票期權的比例。從披露的基本情況可以了解行權價、授予日股價及授予時間,從而作出判斷。

  2.應披露有關股票期權確認和計量的情況。披露的內容包括:①確認時間與計量屬性;②放棄執(zhí)行的人數(shù)、相應的股份比例及放棄的原因;③行權日及當日股價; ④取得股票期權價值的方法及依據(jù);⑤若對行權價或執(zhí)行日股價進行了修正,說明修正的原因、修正前后的價格、修正的方法及依據(jù)。披露這些內容,可以使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會計確認與計量工作是否合法合規(guī)且合理。

  3.披露股票期權對公司財務的影響。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①補償成本的計算方法、攤銷方法及其依據(jù),對所得稅和利潤的影響;②由于執(zhí)行股票期權是否造成公司股份稀釋;③股票的來源及取得股票來源的相關費用。

  4.披露與股票期權相應的風險。披露的主要風險為:①市場風險:股票市價波動的情況、原因;預期有哪些將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②信用風險:被授予人離職的可能性,重要被授予人的道德狀況;③政策法律風險;④其他股東抵制的可能性?傊,對有關股票期權的信息披露應堅持詳盡、嚴格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處于更透明的環(huán)境中,受到公眾的廣泛監(jiān)督,從而使得其會計處理更規(guī)范、股票期權計劃更完善,從而更好地為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