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對企業(y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企業(yè)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對有關經濟活動應當負有的責任進行的審計。企業(yè)內部審計機構開展的對企業(yè)下屬單位領導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不同于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具有雙重性,既代表國家利益,又代表部門、單位利益。在對部門、單位經濟活動審計監(jiān)督的同時,從強化內部控制、改善經營管理、促進提高效益入手,提出審計意見,督促落實整改。
一、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內容上應注意把握以下重點:
1、強化內控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建立健全完整配套和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部門單位規(guī)范管理、促進經營的前提條件,也是堵塞漏洞、杜絕浪費,提高效能的重要舉措。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也是對內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測試的全過程。從基礎性工作入手,審核責任人任期內有無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及落實情況如何,并以此檢查驗證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可信度。通過審核內控制度找準癥結所在,分析問題緣由,并以此做出恰當的評價。
2、注重審核任期經濟責任目標。經濟責任目標是以責任狀的形式明確了責任人任期內各項考核指標。審核經濟責任目標,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充分維護責任目標的基礎上,圍繞責任目標量化并細化審計內容。企業(yè)經濟責任目標一般包括銷售、稅利、利潤、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開發(fā)、資產保值增值等,實施審計時則應圍繞上述內容,拓展和延伸審計內容。如審核固定資產投資,應依據項目計劃和招投標合同,審核實際投資支出,并將投資收益列作審計內容。資產的保值增值應以企業(yè)的凈資產為審核依據,它是對資產、負債、損益內容的真實性審計。
3、加強對資產、負債、損益審核。資產、負債、損益的審計蘊含在對經濟責任目標的審計之中,是對各項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的審計,也是對責任人任期內貫徹執(zhí)行財經紀律、廉政規(guī)定的檢查監(jiān)督。審核、比較任期終與任期初始階段資產負債的增減變化,是審核檢驗責任人任期內資產是否保值增值的依據,是對責任人任期內經營成果的最終確認。
審核資產,應依據企業(yè)提供的實物盤存資料及相關的賬、證、單、經濟合同,審核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長短期投資、在建工程等實物資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將責任人任期終了貨幣資金的實際結存額,任期內形成的有問題存貨,固定資產增減內容,長、短期投資損失或收益,在建工程支出及合同進度作為主要內容審核清楚。審核資產額中的費用支出,應同核實損益結合起來。將票據充抵現金、充抵銀行存款的支出,未按受益時限攤銷的費用,虛列應收款的支出以及掛賬的待處理資產凈損失等應列未列損益核算的資產內容作為審核內容,區(qū)分資產中費用支出的合理掛賬,以核實資產的真實性;審核負債,應當以任期舉債、舉債用途及效果為主要審核內容;審核損益應與核實資產負債相聯系,將任期內所有者權益中“未分配利潤”反映的盈虧額與任期內應攤未攤、應提未提、應付未付、應轉未轉等影響損益真實核算的相關內容作為審計重點,以核實損益的真實性。
4、關注審核債權債務。債權債務的審核是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不可或缺的內容,包括審核責任人任期內債權債務的增減變化、債權債務的真實性、債權債務的結清情況、債權的變現能力和舉債償債能力、有問題賬款的成因及潛在損失等。責任人經手尚未結清的債權債務,應作為重點審計內容。依據購銷合同、相關票據審核應收、預付,應付、預收等往來賬項業(yè)務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合法性。依據其他相關合同,審核其他往來。逾期應收款、不良舉債、結算中形成的有問題資金和任期內發(fā)生的壞賬損失,這些應是深度審計的內容。對工程支出類債務的審計,應將工程合同、招投標標書、工程決算報告、工程審計報告作為審計內容,審核工程往來結算的真實性。債權債務審計是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的構成內容,又是離任審計中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
針對上述審計內容審計時,應以測試內控制度為基礎,以審核任期經濟責任目標為主線,以核實資產、負債、損益為重點,結合查究違規(guī)違紀行為,相關審計內容交織穿插,相互印證,把握要點,突出重點,形成對責任人任期經濟責任的全方位審計監(jiān)督。
二、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及控制
內審機構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對本部門、本單位的責任者及員工較為熟悉,發(fā)現問題不好深究,情況調查不夠深入;對本部門、本單位以往情況比較了解,容易產生麻痹思想而簡化了相關程序,或形成思維定式,對企業(yè)已發(fā)生的變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部門、本單位對固有的審計步驟和方法已十分了解,提前做好了應對“準備”,使調查取證增加了難度等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制的風險。
對于不可控制的審計風險,可通過預測、評估、轉移和回避等多種途徑來加以緩解或抑制。對于可以控制的風險,應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嚴格執(zhí)行審計規(guī)范中對審計內容、方法和程序的有關規(guī)定加以控制。具體做法:
1、注重內控制度的評審。內控制度評審是審計的重要內容,而且其本身也可起到防范審計風險的作用。若內控制度不存在、不合理、不健全或執(zhí)行乏力,就必須實施詳細全面審計并予以提示,從而降低風險。并且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與責任人的經濟責任和管理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加強內控制度的評審,則奠定了對責任人評價的基礎工作。
2、合理確定審計重點。通過分析企業(yè)盈虧、資產保值增值、業(yè)務經營、員工工效、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最能反映企業(yè)各項情況的經濟責任指標和影響因素來確定審計內容的重點,并進行局部詳查,可以保證正確的工作方向,減少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
3、采取有效的審計手段和方法。可積極拓展審計線索的來源,多向基層員工了解情況,與相關企業(yè)和部門取得聯系,查賬與查實有機結合,避開表面信息的干擾。還可考慮適當引入風險基礎審計模式,并結合賬目基礎審計方式和制度基礎審計模式,達到提高審計效率和降低審計風險的雙重目的。
4、科學、準確地做出審計評價。評價語言應規(guī)范、標準,力求量化、全面、直觀、明確。對不屬審計范圍、非審計內容、審計工作未涉及的事項或證據不足、性質不明的事項不做評價。評價時注意區(qū)分是責任者任期前還是任期內的責任,責任者的直接責任還是間接責任,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經濟責任,職責范圍內還是范圍外的責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