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9 09:11 來源:
[關鍵詞] 美國,高等院校,財政危機
一、美國高等院校財政危機產生的原因
。ㄒ唬┱斦Y助減少以及對中學后教育財政資助政策的調整
1.政府不斷削減高等教育的撥款
由于經濟不景氣,聯(lián)邦和各州財政收入銳減,財政狀況出現(xiàn)窘境。2001年,有43個州的財政收入都入不敷出,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弗吉尼亞和華盛頓州都面臨10億美元的財政缺口,許多州都大量削減開支,這意味著對高等教育的資助也將減少。一些跡象表明,政府正試圖通過削減高等教育開支在某種程度上平衡短期內預算。
信息經濟對勞動力的素質和知識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續(xù)增長。預計到2020年,美國將面臨大約1200萬至少受過一定程度大學教育的勞動力的缺口,這意味著必須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建立更多的高等院校,而政府的財力有限,遠遠不能滿足高等院校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政府只好“丟車保帥”,重點資助科研實力強的研究型大學。許多地位較低的院校不得不自尋出路。
政府削減對高等教育的財政資助還基于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公眾的注意力已從教育轉向直接影響其生活的服務,主要是保健和公共安全。在1986年至1996年間政府的高等教育支出減少了14%,而國民醫(yī)療補助項目的開支增加了近兩倍,用于罪犯教養(yǎng)改造的開支增加了25%以上。整個90年代,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的緩慢減少與國民醫(yī)療補助項目開支的激增相互交叉。其次,高等教育對于個體的重要價值逐漸為公眾所認識,高等教育投資的私人回報顯著提高,教育越來越被視為一種私人產品。因此,政府認為高等教育是一項私人投資,應主要由受教育者負擔所需費用,而不應由政府大包大攬。一大批立法者強調高等院校的市場責任,認為吸引學生到大學并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份內之事。政府對于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影響了其對高等教育的資助。第三,政府更傾向于對學生個體的直接資助而不是對院校進行資助,如通過提供助學金、貸款和減稅等方式進行資助。為了彌補持續(xù)增加的開支,高等院校只有通過提高學費來變相利用這些直接的學生補助金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第四,各州相繼減弱了對公立研究型大學的財政資助,傾向于支持地方和社區(qū)大學和學院,以促使其為地方經濟服務。這種“地區(qū)化”傾向加劇了地區(qū)之間和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財政拮據的地區(qū)和社區(qū)的高等院校因缺乏資金只能勉強維持生存,有的學校不得不關閉。
2.信息經濟的挑戰(zhàn)
。1)20世紀90年代后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催化劑的信息經濟由經濟學家的著作和演講進入了政府的議事日程,成為影響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為了能在信息經濟中更具競爭力,美國聯(lián)邦和各州政府都對其投資類型進行了調整:增加對研究和開發(fā)、學生資助的支持;對高中教育給予更大的支持以提高大學的入學率;加強學術項目與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之間的聯(lián)系等。中學后教育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要求高等院校更具伸縮性、適應性和革新性,對顧客更具親合力,對社會更負責任,開發(fā)更先進的技術,以滿足信息經濟對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和好的思想觀點的巨大需求。信息經濟要求高等教育更快發(fā)展,但政府的資助畢竟有限,因此,高等教育系統(tǒng)必須具有更大的能產性,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公共補助金便成為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一個有力的杠桿。
。2)中學后教育財政資助政策的調整。為了應對信息經濟的到來和窘迫的財政狀況,各州都調整了中學后教育財政資助政策。在新的資助體制中州長和立法官員充當本州長期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投資者,他們必須根據本州的投資目標來決定公共資金的運作,擬定一個深思熟慮的投資時間表。州財政重點資助促進本州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項目,如激勵公眾對教育和培訓的要求,促進知識和反映公共價值的觀念的傳播。將高校的業(yè)績與政府的資助掛鉤,即只有展現(xiàn)了與州的戰(zhàn)略目標相關的成果才能獲得州政府的財政資助。各高校為了獲得有限的政府資助,不得不展開激烈的競爭,政府在制定預算的過程中將根據反映各高校業(yè)績的數(shù)據進行資金分配。
(二)慈善機構對高教領域的捐贈持續(xù)減少
過去,私立基金會等慈善機構與高等院校是密不可分的伙伴關系,慈善機構的大量捐贈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財源。但近年來,各基金會紛紛調整其資助計劃和項目,對高教的資助逐年減少。 2002年3月,大西洋慈善總會(the Adanfic Philan thropies)宣布將放棄高等教育項目,這標志著基金和大學開始分道揚鑣,大西洋慈善總會是近兩個世紀以來高等教育項目的主要資助者,其資助目標的轉移反映了其它類似慈善的舉動:將資助高等教育的資源轉移到初等和中等教育、早期兒童的發(fā)展以及健康和醫(yī)療衛(wèi)生項目等方面。
在過去的10年中,1/4的捐贈都給了教育事業(yè)。2000年,教育領域收到了38億美元的捐贈,其中一半都捐給了高等教育。然而,盡管本專科教育在2000年收到了13億美元的捐贈(占總捐贈資金的8%),但這一數(shù)目已是十多年來最少的。相比較而言,給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捐贈占總捐贈資金的比例由1990年的3.9%和1999年的 6%增加到2000年的8%。
。ㄈ┚栀浲顿Y的收益減少
自1984年以來,各大學將獲得的捐贈用于投資的收益在2001年第一次出現(xiàn)縮水。根據對 610所大學所進行的年度調查的數(shù)據顯示,2/3的捐贈的價值下降了,平均下降3.6%。2001年,美國股市再現(xiàn)熊市,許多主要股票均大量跌價,標準普爾500綜合指數(shù)下降了14.8%,投資于股市的各大學捐款紛紛貶值。捐贈資產在10億美元以上的大學的損失最小,回報率為-1.6%,盡管如此,跟上年相比,這已經是直線下滑了。上年大的捐贈平均增值達29.2%,有些捐贈的增殖率甚至是平均數(shù)的兩倍。捐贈資產在5億~10億美元之間的大學損失最大,平均損失5.2%。捐贈投資收益率的減小,導致大學的財政吃緊,許多大學不得不重新調整預算,緊縮開支。
二、開源節(jié)流——高校應對財政危機的措施
。ㄒ唬┱{整預算,緊縮開支
來自政府的撥款減少了,民間捐贈轉向,捐贈投資大量縮水,高等院校的財政一下子顯得捉襟見肘,許多高校不得不重新調整財政預算,削減既定項目,緊縮開支,以暫渡難關。包括加利福尼亞、衣阿華、北卡羅萊納在內的幾個州已被迫調整了其2001~2002年度的預算。一些院校精簡教師,砍掉了旅游預算,推遲了設備購買和學校設施建設項目。
經費緊張在社區(qū)學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如在北卡羅萊納州,為節(jié)約開支,社區(qū)學院不得不削減兼職教師職位。但同時,近幾年正值社區(qū)學院的入學高峰期,大量學生擁人社區(qū)學院。據官方統(tǒng)計,2002年約有16.7萬全日制學生進人該州社區(qū)學院系統(tǒng)學習,比上一學年度增加了10%,結果,全日制教師不得不額外負責1~2個班級的課程。在佛羅里達州,州議會削減了南佛羅里達大學2001~2002年度2000萬美元的預算,該校不得不削減課程數(shù)量,為應付增長的入學人數(shù),不得不將附近的電影院租用為教室。
(二)提高學費——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由于資金有限,僅僅靠削減開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廣開財源,才能彌補越來越大的資金缺口。各高校便首先拿學生開刀,紛紛提高學費。根據大學董事會對學費和財政資助所作的年度調查顯示,2001年私立院校的學費平均上漲了5. 5%,公立學校的學費平均上漲了7.7%(幾乎是通貨膨脹率的3倍),自1996年以來公立學校學費的上漲幅度首次超過私立院校。在伊利諾、衣阿華和南卡羅萊納等州的高等院校,學費上漲比例達兩位數(shù)。
三、高等院校財政危機帶來的影響
。ㄒ唬└鞲叩仍盒4笏痢叭﹀X”,不斷提高學費,必然影響教育機會的公平和公正,損害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
目前幾乎每一所院校都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而經濟衰退使政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無力為高等教育提供足夠的財政資助。各高校只好自尋門路,使出各種解數(shù)開展“圈錢”競賽,但只有最大和最著名的公私立大學占有絕對優(yōu)勢,而那些聲譽不太好的兩年制或四年制學院則只有甘拜下風,勉強維持現(xiàn)狀甚至宣布解散,這勢必造成院校間嚴重的兩極分化。
各院校尋求財源最直接的途徑便是提高學費,使學生成了最終的受害者。不斷上漲的學費使來自中低收入家庭、有色人種家庭和少數(shù)民族家庭的學生面臨更大的困難,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由于不能提供高額的學費,被迫轉向那些破落不堪和相對低廉的傳統(tǒng)學院,這必將殃及美國所標榜的教育公平、教育機會均等和高比例的入學率。
(二)由于學費上漲,許多大學生不得不從事“勤工儉學”工作,對教育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最近10年,由于學費上漲,聯(lián)邦獎學金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自1982年以來,每個學生平均獲得的獎學金與其學費的比率幾乎降了1/ 3.根據2002年的統(tǒng)計,畢業(yè)生平均欠下了 16928美元的聯(lián)邦政府貸學金。許多學生不得不長時間工作以償付高昂的學費。根據美國教育部“全國中學后教育學生資助調查”(National Post secondary STUDENT Aid Survey)的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全日制學生每周工作25小時以上。這一調查的數(shù)據也顯示,工作對學生的學業(yè)有不良影響。學生工作時間越長,對他們的學習和所受教育質量的負面影響越大。對許多學生來說,這些工作不僅危害到他們的學業(yè),而且對他們參與公眾活動、社區(qū)服務活動和其他課外活動也都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使基礎研究和人文教育受到傷害
由于財政吃緊,許多院校不得不調整專業(yè)設置,削減課程數(shù)量,推遲科研項目;A研究和人文教育便首當其沖地成為犧牲者。有限的經費被優(yōu)先用于應用研究項目和開設實用性較強的課程方面。同時,各高校紛紛裁員,削減專職教授和管理人員的數(shù)量,凍結和推遲專職教師的招聘,在這方面又是首先拿人文社科專業(yè)開刀,許多專職教師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這必然影響到人文教育的質量。
。ㄋ模┴斦C使各高校不得不將學生和產業(yè)界視為“上賓”,過分強調效率和收益的“功利主義”行動可能使大學喪失自己的獨立性,損及大學的傳統(tǒng)價值和終極目標
來自政府公共財政資助的減少使得高等院校,特別是公立高等院校紛紛另謀財源,產業(yè)界和學生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贊助者。但同時,大學也越來越屈從于顧客——學生、家庭和企業(yè)的要求,逐漸喪失了大學的獨立性。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許多院校調整了自己的專業(yè)設置,開設應用性強、“麥當勞”式的課程,高等院校好比連鎖店式經營的飯館,一些院校被譏為販賣文憑和學位的“學店”。為了贏得企業(yè)的贊助,一些院校不得不與企業(yè)簽定合同,根據企業(yè)的意愿開展科學研究,大學成為“來料加工廠”,而一些基礎研究卻由于缺乏贊助而倍受冷落。隨著學費的上漲,大學對學生的責任居于主要地位,而對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則居于次要地位。美國許多人士擔心這種“用戶至上主義”的蔓延可能會損害大學對國家、對社會應擔負的責任,失去傳承學術、維護正義、凈化社會、守護良知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終極目標。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