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01:07 來源:張榮秀 陳昌明 楊富梅
【摘 要】國有資產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技術基礎。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國有資產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長著。如何監(jiān)管高校國有資產,使其使用效益最大化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本文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培析,提出了資產實行有償占用、大精設備引入商業(yè)化管理模式等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等院校;國有資產;管理
高校的國有資產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認為是國家所有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它是高等院校發(fā)展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是高校為彌補教育事業(yè)經費不足、進行經營性創(chuàng)收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衡量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準。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高等學校國有資產同樣在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長。在追求量的擴張和質的改善的同時,眾多高校往往忽視了資產的使用效率和價值轉移問題,造成資產閑置、重復購置、資產流失及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就目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相應的對策進行了討論。
一、當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炔勘O(jiān)控不到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隱性流失
一些高等院校未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程序或雖建立但未嚴格遵守。對非實物資產如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沒有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職責,沒有定期進行核對、分析和采取措施催收,常常由于超過催收時效而形成呆賬、壞賬,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或隱性流失。例1,某高校的土地因開發(fā)商修建道路被占用了一部分,經雙方協商談定補償價款為100萬元,分3次支付。由于學校土地管理部門是國有資產管理處,因此該項補償款由國資處負責收取。實際執(zhí)行中學校只收到了前兩次付款,共計70萬元,財務賬上也只反映了70萬元的補償收入。由于國資處有關領導辦事拖踏,最后一筆款項的付款時間早已過去,卻遲遲未去催收。后來該開發(fā)商已經解體,所修道路也已由國家收購,該筆款項無從收回。由于學校缺乏國資、財務、內部審計三位一體的內部監(jiān)控機制,對應收補償款項未能及時催收,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ǘ┕潭ㄙY產的管理和核算制度設計不合理
1.固定資產的界定范圍不合理。
根據《事業(yè)單位財務規(guī)則》的規(guī)定,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一般設備500元以上,專用設備800元以上),但作為批量購進的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同類物資,也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與核算。比如,單位價值僅為200—300元的電話機、風扇、課桌、椅等辦公教學設施都應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和核算。這在經濟發(fā)展與物價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明顯地顯得標準偏低,直接增加了核算與管理的難度。
2.對網絡產品等的處理,給固定資產的界定帶來了新的課題。
對于計算機網絡布點等項目的購建處理,涉及線材、管網及網絡接口費用、施工費用、安裝調試費用以及少數設備費用等等。在這里,純粹的夠固定資產標準的設備如機柜、配線架、交換機等價值在整個網絡工程項目中所占比例較。ㄍǔ1/3左右),如果按通常的單臺件固定資產標準入賬的話,只有少數幾臺設備和夠標準的家具能作為固定資產處理,大量的線材、管網及施工費用等卻只能作為費用支出處理。但是,該類項目整套網絡的使用壽命至少在幾年以上,其支出也遠遠超過固定資產標準,如果將該網絡項目作為一項固定資產入賬,也是很有道理的。這就給固定資產的界定帶來了新的課題。
3.固定資產財務制度與資產管理制度不協調,造成日常核算、管理、統(tǒng)計及對賬工作的困難。
根據國家財政部《事業(yè)單位財務規(guī)則》和財政部、國家教委《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有關規(guī)定,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一般分為6類,即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和其他等;而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的規(guī)定,又將固定資產分為16類,即房屋及構筑物、土地及植物、儀器儀表、機電設備、電子設備、印刷機械、衛(wèi)生醫(yī)療器械、文體設備、標本模型、文物及陳列品、圖書、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辦公設備、被服裝具和牲畜等。這樣,高校資產的財務管理和資產的實物管理就采用了兩套不同的分類體系,造成了固定資產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統(tǒng)計、對賬工作的困難。
4.會計核算不及時,導致高校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出現兩難局面。
高等院校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有的固定資產早已購進并投入使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單位沒有按時付款或者債務分割單沒有分攤到位(指外資貸款項目購入設備等情況),固定資產無法入賬。眾所周知,現在大多數高等院校都面臨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其硬件設施如“生均值”等指標是評估的一個重要考核內容。此時,對于學校來說,面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固定資產已投入正常使用,符合入賬條件了,為達到生均值指標要求,學校也理應將該類設備暫估入賬;但是,在沒有付款或者債務分割單沒有分攤到位的情況下,財務如果作了暫估入賬處理,又違背了“收付實現制”的核算原則。
5.固定資產實際價值和賬面價值不符。
按照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固定資產在報廢除賬以前均以原值反映,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購置作為支出一筆勾銷。而事實上,高校的存量資產中除了一部分儀器設備性能先進外,相當數量的設備和基礎設施老化,有的已到了報廢不能使用的程度。用原值記賬只會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被嚴重高估,國有資產的存量含有“泡沫”。另外,多數高校的土地作價年代已久,賬面價值已遠遠低于現行市場價值,這使得土地價值被嚴重低估。此外,由于管理不善,資產報廢、丟失后未及時下賬等原因,也造成了賬實不符。
。ㄈ┕潭ㄙY產購置、使用管理、報廢方面存在問題
設備購置前缺乏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論證,校內各部門本位主義嚴重,片面追求“小而全”,造成了大量重復購置。校內缺乏統(tǒng)籌協調,各科系之間互不溝通,設備不能共享,使用效益低下。一些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漠,在未履行報廢審批手續(xù)的情況下,隨意處置國有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有賬無物的局面。
。ㄋ模┓墙洜I性資產轉化為經營性資產過程中存在漏洞
許多高校對投入校辦產業(yè)的國有資產沒有嚴格履行有關手續(xù),也未在“對外投資”科目進行反映,造成該部分資產在賬面上屬于學校,而實質上被校辦產業(yè)部門無償使用的局面。而且,校辦企業(yè)采用的是企業(yè)會計制度,對無償使用的固定資產還會提取累計折舊,造成了高校國有資產的流失。
。ㄎ澹┎恢匾晫W校的無形資產管理
高等學校尚未充分認識無形資產的價值,沒有依法對有關的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使用和轉讓,對國家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的授權如“211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未作為無形資產進行管理;對版權、專利權、技術投資,科研成果轉化,以及校名、;、校旗等無形資產沒有給予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
二、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僅是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也是對高校負責。我們應該增強國有資產管理意識,特別要注意高校無形資產的管理和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過程中資產流失的問題,建立完善的學校內部監(jiān)控體系。此外,筆者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ㄒ唬└母锖屯晟聘咝5馁Y產管理和核算制度
1.統(tǒng)一固定資產的分類,完善固定資產考核指標體系。
一方面,財務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分類應與資產管理部門的分類統(tǒng)一,這樣有利于進行資產管理,便于統(tǒng)計和賬目核對;另一方面,應抓緊制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各高校還可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刹僮骱涂删唧w實施的內部固定資產考核指標體系。
2.明確固定資產的合理確認標準。
修訂固定資產確認標準,應從效用、使用期限、單位價值等方面來界定固定資產,相應提高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筆者認為,可考慮作如下定義:固定資產是指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及行政辦公等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 0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2 000元以上,家具類設備單位(或成套)價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tài)的資產。這樣定義有利于提高資產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另外,筆者認為,可將網絡產品等的整個項目界定為固定資產。為便于管理,建議將網絡產品中單臺件符合要求的儀器及家具類設備計入設備類固定資產,并建賬、建卡進行管理;對線材、管網及施工費用部分,計入其他類固定資產,視同建筑物及構筑物進行管理。
3.推行固定資產折舊制度。
對高校的固定資產,應按照其性質、類別及使用情況,按期采用適當的折舊計算方法計提折舊。具體地,房屋、建筑物、一般設備(包括各種交通工具)應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專用設備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特點,可采用加速折舊法;圖書是特殊的固定資產,一般不會貶值,相反往往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增值,故不用計提折舊,但要定期進行清理。
4.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措施。
高等學校既要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又要結合學校實際,建立本?刹僮骱涂删唧w實施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做到依法管理、規(guī)范管理、科學管理、高效管理,以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具體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資產的購置(包括論證制度和采購制度)和驗收制度、財產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賠償制度等)、使用和維護制度(包括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制度)、出讓管理制度(包括資產調撥制度、財產出租轉讓制度、資產評估制度等)、報廢報批制度、統(tǒng)計報告制度、監(jiān)督檢查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等。
。ǘ⿲Ψ墙洜I性資產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1.核定配置標準,實行資產有償使用。
高校應依據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生均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專業(yè)學科特點,以及員工情況和工作實際需要等因素,著眼發(fā)展,科學地核定教學科研實驗及行政辦公用房、教學科研實驗儀器及行政設備等的配置標準。對教學、科研、行政資源實行總量控制辦法,對超標準占用資產采取有償使用辦法,推動高校存量資產跨部門流動,建立資產增減進出機制,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2.大精設備引入商業(yè)化管理模式。
用大精設備建立共享平臺。通過招標確定管理公司。學校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等將大精設備租賃給管理公司,并收取租金(租金包括折舊費、使用費、利息及少量利潤等),管理公司必須具有專業(yè)實驗能力,擁有專業(yè)實驗隊伍和管理經驗。由管理公司承接教學科研人員送達的實驗樣品,利用大精設備進行分析測試,提供測試結果。管理公司征收樣品測試費,具體包含耗材費(包括測試耗材費和儀器本身消耗的耗材費)、人工費、水電費、折舊費、管理費和適量利潤等因素。還可參照樣本個數和樣本的復雜程度征收。學校則向學院提供實驗補貼費用。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可直接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果,節(jié)約了大量寶貴時間,便于他們作更深入的研究。對管理公司來說,達到了融資經營和贏利的目的。此外,管理公司還可以對外承接業(yè)務,維持經營。這樣,可以保證學校大精設備獲得消耗補償資金,得到維護保養(yǎng)?傊,引入商業(yè)化模式進行大精設備管理,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發(fā)揮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 馮樹清.關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07,(11).
。2] 曾令如.現行條件下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財務效應性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8,(1):17-18.
。3] 趙建新.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煤炭高等教育,2004,5(3):63-64.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