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應收賬款的所有權出售給金額機構或銀行以取得現(xiàn)金。金融機構為售讓方(factor)。我國尚無這種業(yè)務。應收賬款出售后,由售讓方負責應收賬款的信用和收賬并承擔所有權風險,售讓方無追索權,在我國一些會計教材中稱為“無追索權讓售”。
由于售讓方將承擔收賬成本和壞賬損失,出售時,售讓方會向訓方收取一筆較高的費用。此外,為避免銷貨退回與折讓的損失,售讓方一般只付應收賬款金額的80-90%,會計核算時,前者作為費用,反者為應收款。
因所有權已經(jīng)轉移,應收賬款出售無須單獨反映。
有時,企業(yè)出售帶追索權的應收賬款(sale of receivables with recourse),要求出售方(企業(yè))在某些條件下償還售讓方(金融機構),我國會計教材通常稱 “有追索權讓售”。有追索權讓售介于應收賬款出售和應收賬款劃之間,出售方放棄某些利益并承擔壞賬風險,售讓方取得利益并承擔與應收賬款相關的風險。出售方報告有追索權讓售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作為銷售,二是作為負債。根據(jù)FASB第77號準則-《出售方對有追索權讓售的報告》的規(guī)定,有追索權讓售作為銷售報告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否則作為負債報告:
。1)出售方放棄對應收賬款中未來經(jīng)濟利益的控制;如果出售方日后對賬回應收賬款有選擇權,則意味著未放棄控制;
。2)出售方能夠合理估計對售讓方的義務;
。3)如果沒有追索權條款規(guī)定(如不能清償?shù)狡趥鶆眨,售讓方不能要求出售方購回應收賬款。
作為地,銷售價格與應收賬款凈值的差額確認為或損失;作為負債報告時,出售應收賬款的收入列為負債,應收賬款列為資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