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60 蘋果版本:8.7.6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中級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點:加速折舊法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論壇 編輯: 2015/11/12 15:48:37  字體:

招生方案

書課題助力備考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qū)

硬核干貨等你學

資料專區(qū)

免費題庫

海量好題免費做

免費題庫

會計人證件照

照片一鍵處理

會計人證件照

考試提醒

考試節(jié)點全知曉

考試提醒

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不一致時加速折舊法的運用

  在采用日歷年度制下,會計年度指從1月1日至當年的12月31日,而折舊年度是從開始計提折舊起,連續(xù)12個月的一段期間。在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時,先按照加速折舊法的具體計算方法計算出年折舊額,這里的年是指折舊年度,然后按照12個月平均,再根據當期所經歷的日歷時間,確定本年度的折舊費用,而這里的年是指會計年度。

  在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時,如果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一致,那么只要按照公式,很好計算,但如果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不一致,那么在按照會計年度計提折舊時,應以怎樣的思路來核算?下面就該問題以實例分析的形式做一簡單介紹:

  【例題】某企業(yè)于2003年4月1日購入固定資產原價為30萬元,估計使用年限4年,估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

  第一年度折舊額為30×4/10=12(萬元)。

  這12萬元是指從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共計12個月應計提的折舊額,是折舊年度的概念;

  而2003年度應計提的折舊額應為12×8/12=8(萬元),是會計年度的概念。

  同樣道理,2004年折舊額(會計年度)的計算應為:

  第一年度折舊額由2004年負擔的部分(12×4/12)+第二年度折舊額由2004年負擔的部分(30×3/10×8/12)=10(萬元)。

  以后年度的計算依次類推。

  【例題】某企業(yè)于2001年9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原價是2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折舊年度和會計年度不同。

  第一個折舊年度應該計提的折舊為20000×40%,

  第二個折舊年度應該計提的折舊為20000×(1-40%)×40%,

  而企業(yè)2002年計提折舊包括第一個折舊年度的9個月和第二個折舊年度的3個月,以此類推

  2001年應提折舊=20000×40%×3/12=2000(元);

  2002年應提折舊=20000×40%×9/12+(20000-8000)×40%×3/12=7200(元);

  2003年應提折舊=(20000-8000)×40%×9/12+(20000-8000-4800)×40%×3/12=3600+720=4320(元);

  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最后兩年是按直線法來計提折舊的,本題中固定資產的使用期是5年,2001年9月購入,從2001年10月份開始計提折舊,到期日是2006年9月份底,最后兩個折舊年度是2004年的10月份到2005年的9月份和2005年的10月份到2006年的9月份,所以:

  2004年應提折舊=(20000-8000-4800)×40%×9/12+(20000-8000-4800-2880-200)÷2×(3/12)=2160+515=2675(元);

  2005年應提折舊=(20000-8000-4800-2880-200)÷2=2060(元);

  2006年應提折舊=(20000-8000-4800-2880-200)÷2×(9/12)=1545(元)。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時間不一致的情況下,折舊計算難度加大了,但還是有規(guī)可循的,基本的思路就是先以折舊年度為期間,計算每一折舊年度應計提的折舊額,然后再按照每一個會計年度所具體涵蓋的期間段來分析計算相應會計年度的折舊額。

正保會計網校論壇

  相關推薦:
  2015年中級會計職稱試題及參考答案考生回憶版(全)

學員討論(0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