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60 蘋果版本:8.7.6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全年一次性獎金和其他獎金要注意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來源: 正保會計網(wǎng)校論壇 編輯: 2014/05/26 14:44:45 字體:

案情簡介:

近日,地稅部門在對某公司開展個人所得稅納稅評估時,該公司財務人員反映“本單位近期要根據(jù)全年經濟效益并結合銷售人員的工作業(yè)績發(fā)放全年獎金,在發(fā)放全年獎金當月,還打算同時發(fā)放半年獎、季度獎、先進獎等。 問這些獎金是否可以視為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據(jù)此,稅務人員對該公司財務人員進行了針對性的納稅評估輔導。

稅法分析:

一、全年一次性獎金與其他獎金應區(qū)別對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規(guī)定,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根據(jù)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yè)績的綜合考核情況而向雇員發(fā)放的一次性獎金和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jù)考核情況兌現(xiàn)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不屬于全年一次性獎金,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二、按照國稅發(fā)《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規(guī)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并由扣繳義務人發(fā)放時代扣代繳。

計算方法如下:

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12個月,按其商數(shù)(結果)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

①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等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則適用公式“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②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的,則適用公式“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例如:某納稅人2013年1月15日取得公司2012年度全年一次性獎金30000元,2012年度下半年獎金10000元,2012年第四季度獎金3000元,當月工資2000元。

這位納稅人應根據(jù)下列情況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jù)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的規(guī)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并由扣繳義務人在發(fā)放時代扣代繳。則上述納稅人全年一次性獎金30000元,除12個月后,按其商數(shù)2500對應的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shù)為105,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30000×10%-105=2895(元)。

該納稅人當月工資是2000元,雖低于扣除費用標準3500元,但根據(jù)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的規(guī)定,不屬于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其他各種名目的半年獎和季度獎應當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收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當月應納稅工資薪金所得為:2000+10000+3000=15000元,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稅法規(guī)定的扣除標準3500元。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10000+3000-3500)×25%-1005=1870(元)。該納稅人當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總額為:2895+1870=4765(元)。

假設該納稅人當月只發(fā)放了當月工資2000元及全年一次性獎金30000元,由于該納稅人當月工資所得低于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額3500元,則當月工資所得2000元不用納稅,

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稅額時,先確定商數(shù)=[30000-(3500-2000)]/12=2375,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shù)為105,應納個人所得稅=[30000-(3500-2000)]×10%-105=2745(元)。即該納稅人當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總額=0+2745=2745(元)。

歡迎大家進入論壇討論

 推薦欄目: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   注會考試教材

回到頂部
折疊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odtgfuq.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