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國對煙酒的生產、購銷實行壟斷和統(tǒng)一管理的一種制度。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全國煙酒公賣暫行簡章,專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各省設公賣局、分局、分棧、支棧。公賣??捎缮倘顺修k,商人須先繳納1000元以上至5萬元以下的公棧押款。經(jīng)公賣局批準領取執(zhí)照,承辦商人即為公棧經(jīng)理。公賣辦法為官督商銷,即由公賣局核定煙酒成本、利潤、各項稅捐,結合各地產銷狀況,酌定公賣價格,通知各棧辦理。煙酒商人只準在公賣棧購買煙酒,并在出售煙酒的包裝或容器上加貼公賣局印照方準出售。凡販賣或運制私煙、私酒者,沒收煙酒并加倍處罰,犯有三次以上者勒令停業(yè)。公賣棧除管理煙酒銷售外并代征公賣費及各項煙酒稅。實施以后,各省多招商承辦包繳包額,名日公賣,實為包稅,流弊叢生。國民政府成立后,頒行煙酒公賣暫行條例,規(guī)定公賣費值百抽二十,所有舊征煙酒各稅廢止,煙酒均憑印照銷售及販運。公賣費率每年修正一次,仍采招商包辦制,但事實上各省不僅酒稅與煙酒專賣并征,且煙酒附捐亦多。1933年7月,土煙改征土煙葉特稅,土酒課征土酒定額稅。此后,舊制的煙酒稅及公賣費一律取消。